生命之风的低语
Whispers in the Wind of Life.

你所不知道的奥运会领奖台历史

2025-08-04 07:47:21

德·巴耶·拉图尔——奥运领奖台之父

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,比利时选手维克托·博宁站在体育场中央的一个平台上,成为了第一位宣誓的奥运会运动员。1930年,在加拿大汉密尔顿举行的首届帝国运动会(英联邦运动会的前身)上,田径项目首次在体育场内设立了领奖台。优胜选手会站在最顶端的台阶上(台阶前设置有木制栏杆,供运动员搭扶之用),而第二名和第三名运动员则站在相对靠下的台阶上,分别立于顶端台阶的右侧和左侧。在台阶两侧伫立着军队仪仗,站在台上的运动员们会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致敬——尽管彼时的他们,还没有被授予奖牌。

在出席那届赛事的人群里,有一位名叫亨利·德·巴耶·拉图尔的官员。他在此前被任命为国际奥委会的主席。基于这次赛事颁奖所受到的启发,德·巴耶·拉图尔决定将这样的形式沿用到奥运会的赛场上。

1931年5月,国际奥委会向1932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和洛杉矶奥运会的组委会首次发出了题为“一个集授予奖牌、广播、升旗为一体的仪式”的奥运颁奖新方案。

方案中明确规定:“奥运会奖牌将由国际奥委会主席德·巴耶·拉图尔伯爵或其代表颁发。运动员将站在三个代表名次的基座平台上,位于中间的基座高于另外两个。项目的金牌获得者将站在中间最高的基座上,亚军和季军则依次位于冠军基座的右侧和左侧。”

1932年2月4日,普莱西德湖,美国速滑运动员杰克·谢伊站在一座木结构高台上,在自己的家乡城市为那年的冬奥会开幕式宣誓。那时的基座设计十分简陋,看上去像是一块木枕,和粘在一起的三个板条箱一模一样,谢伊站在左下的台阶上。几个小时后,谢伊在500米速滑项目中夺魁,他也因此成为了首位在”最高领奖台”上被授予奖牌的奥运冠军。

只不过,任何事物在发展初期都有可能出现小失误:获得亚军的挪威选手伯恩特·埃文森站在了冠军谢伊的左边,而排名第三的加拿大选手亚历山大·赫德却出现在了他的右边,与发放亚军和季军奖牌的指令顺位完全相反。在接下来的比赛和颁奖仪式中,这个错误立即得到了纠正,而时至今日,也再没有出现过。

次日,谢伊以1500米速滑冠军的身份重返领奖台。这次不同的是,领奖台被披上了星条旗装饰。谢伊和他的美国队友成为了1932年普莱西德冬奥会上,唯一一次直接在赛后踩着装饰好的领奖台参加颁奖仪式的运动员。其他选手则在2月13日的闭幕式上获得了属于他们的荣耀时刻。其中最著名的画面来自于挪威花样滑冰选手索尼娅·海尼,被誉为“普莱西德湖冬奥皇后”的她,凭借仪式上身着的一件华丽皮衣,成功吸引了媒体的关注,出现在了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上。

在洛杉矶的夏季奥运会,领奖台和奖牌仪式更加趋近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版本。当地奥组委在原本的领奖台基础上加以设计,分别用数字“1”、“2”和“3”标注了前三名的名次顺序。所有的颁奖仪式都在洛杉矶纪念体育馆内举行。以田径项目为例,颁奖仪式在所有项目结束后立即进行,三面国旗缓缓升起,运动员们穿着各自的代表服站在领奖台上,一同聆听冠军代表国的国歌。而在其他场馆举办的赛事,前三名的运动员也会专程来到纪念体育馆,领取属于他们的奖牌。

此后,领奖台的设计逐渐演变出了各式各样的形式和装扮,奥组委提出允许主办国对领奖台进行独特的设计。于是我们才得以在之后的奥运会中看到由不同样式、不同材料和不同颜色组成的领奖台,他们有方有圆,宽窄不一,但唯一不变的设计,就是象征奥林匹克的五环标志。

时至今日,奥运领奖台竖立在各个比赛场馆,由负责场馆的不同官员分发奖牌。而作为金牌的获得者,冠军选手也经常邀请另外两位获得奖牌的运动员,一同站在最高的台阶上合影留念。此外,在冬季奥运会期间,每天结束时都会在“奖牌广场”(通常位于市中心)举行额外的仪式,奖牌得主会在一大群人面前走上舞台。

从普莱西德湖城冬奥会开始,经过了长达89年的演变和发展,奥运领奖台在这段历史长河中,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,同时也见证了奥运会历史上无数的经典时刻。

本文转自奥林匹克运动会博文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