跑不动了,都伤完了,上海申花还能争冠吗?
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,可能下场都不是我带队,我现在想死的心都有。 ”
斯卢茨基这句话,像一记闷棍砸在所有申花球迷头上。 谁能想到,半年前还在喊着“今年必须拿冠军”的那支队伍,如今主教练说出这种话,不是因为输球太多,而是——真的跑不动了。
京沪大战之后,申花像被抽了脊梁骨。 赢青岛海牛? 靠的是对方球员张弛最后时刻的乌龙球送礼。 要是没这脚“助攻”,他们连这3分都拿不到。 再往前看,打成都、打浙江、打河南,一个个曾经能拼能扛的球员,现在在场上像踩着棉花。 跑动距离断崖式下滑,中场抢不下来,后场回追不上,前场压不进去。 斯卢茨基引以为傲的“重金属流”——高压、快节奏、全场疯抢——现在成了笑话。 不是不想压,是压上去就收不回来。
你看看那几个主力。 蒋圣龙,赛季初被吹成“国产范戴克”,现在一防一都吃力,转身慢得像卡带的老录像机。 朱辰杰,国家队主力中卫,最近几场失误频频,解围不是出界就是送点,球迷已经开始刷“退钱”。 阿苏埃?
于汉超倒是还能替补救场,但一个37岁的老将,不可能场场当救世主。
安德烈-路易斯,赛季前引进的巴西前锋,刚踢几场就腰椎出问题,直接手术,恢复期一个半月起步。
谢鹏飞,边路爆点,还得再歇一个月。 李可和吴曦刚伤愈归队,能不能踢还得看状态。 这还不算那些轮换球员,几乎每个位置都有人挂着彩在硬撑。
从赛季初到现在,申花几乎没停过。 联赛、足协杯、亚冠三线作战,密集赛程像绞肉机。 别的队还能轮换,申花不行。 斯卢茨基坚持主力打满全场,一套阵容打天下。
球员体能见底,小伤变大伤,大伤直接赛季报销。
展开全文
现在积分榜上,海港领先申花5分,还少赛一场。 申花要想追,后面必须全胜,还得指望对手犯错。 可看看剩下的赛程:客场打成都、主场打泰山、客场打浙江……哪一场是软柿子? 更别提还要分心亚冠。 教练组私下都在讨论,是不是该战略性放弃亚冠,把精力全押在联赛? 但放弃亚冠,意味着俱乐部收入减少,球迷不满,舆论压力更大。
赛季初,大家都觉得上海海港送走奥斯卡和巴尔加斯是自断经脉,申花机会来了。 结果呢? 申花的引援动作慢得像蜗牛。 外援补强拖到夏窗才敲定阿苏埃,内援更是毫无动静。 等到发现中场没人、边路没 depth,已经晚了。 别的队都在囤兵蓄力,申花还在靠老班底硬撑。
结果呢? 一套主力倒下,替补上去直接露馅。 杨泽翔、徐皓阳这些轮换球员,踢普通比赛还行,一到关键场次,技术和心理都顶不住。 年轻梯队拉上来几个,经验不足,一上场就慌。
连续这么多主力受伤,是不是训练强度没控制好? 是不是恢复手段落后?
现在看,这种“铁血”理念,可能正在毁掉球队。
有人骂管理层引援不力,有人说斯卢茨基战术僵化,还有人直接开喷球员“拿高薪不拼命”。 但更多人开始心疼——那些场上拼到抽筋的球员,真的是不想赢吗? 他们也在咬牙。 可足球不是靠意志就能赢的,你得有体能、有状态、有健康的身体。
看看同城的上海海港,虽然也伤了几个,但阵容厚度摆在那里。 武磊、巴尔加斯走后,他们立刻补了新外援,国内球员轮换也更科学。
而申花呢? 追求场面压制,追求控球率,结果一场场输在细节上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