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之风的低语
Whispers in the Wind of Life.

我知道的中国足球--残酷、悲壮的1997年十强赛之三

2025-08-14 23:12:22

共组都是强队

1997年7月20日,我与戚务生、王彬飞往设在瑞士的国际足联总部,参加将于22日在那里举行的世界杯外围赛亚洲“十强赛”决赛的分组抽签仪式。

此前,亚足协各参赛国在决赛地点的选择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。从表面上看是地

点之争,实际上反映出亚洲足球界的不团结,这也是亚洲足球队长期以来未进入世界强队行列的一个重要原因。争执不下,问题最终还是在国际足联的强大威力下解决的。

7月22日北京时间下午6点,瑞士时间中午12点,“十强赛”抽签仪式在瑞士电视台进行。

国际足联世界杯赛的抽签不是自己国家足协代表亲自抽,而是由知名人士或工作人员抽,所有国家足协的代表都是旁观者,只能紧张地观看。

沙特阿拉伯队,A组的种子队;韩国队,B组的种子队。接着,科威特队,A组;哈萨克斯坦队,B组。中国队,A组;日本队,B组。以后依次是伊朗、乌兹别克斯坦、卡塔尔和阿联酋。

我一开始就认为这是中签,不理想也不算差。伊朗、沙特与中国是这个组最强的三支队伍,三支队必须要挤掉一支队,而伊朗队对中国来讲是强大的,多次比赛中国队负多赢少。另外,这样的分组在行程上对中国队十分不利。中国队要四次飞往中东,每次飞行的时间为十二个小时左右,四趟来回则将近一百个小时;而其余四支队伍,只飞一次到中国,往来不过飞行二十四个小时。在这方面我们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;在赛程、积分、得失球数等方面也会有不利之处。但中国队与同组四支队均交过手,相互都比较熟悉,而且各有胜负,从心理上讲我队并不处于下风。

戚务生与我的看法十分接近,他想得更多的是要抓紧训练,提高实力。

“十强赛”前的

备战方案

从苏黎世回到北京再到7月31日的一个多星期内,中国足协和国家男足的备战工作十分繁忙。领队李传琪、主教练戚务生带领教练组针对“十强赛”时间长、场次多、往返路途远、对手强以及困难大、情况复杂等特点,制定了详细的备战计划。

戚务生说:“根据几年来的观察和预赛的表现,我想起用于根伟和姚夏出任两个边前卫,加强我队进攻与防守的实力。因为,伊朗、沙特都是实力在我队之上的队伍。科威特、卡塔尔也不是等闲之辈。我们要想在小组出线,必须加强全队的整体实力,否则还是第三的位置。为了完成好备战任务,我提议赴英国封闭训练和比赛十八天,计划与水晶宫、切尔西、阿森纳、查尔顿四个俱乐部进行四场比赛,然后直赴汉城与韩国队比赛,回国调整十天直接进入‘十强赛’,8月7日全队集中。从那时起到比赛结束,教练组与运动员一样,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想世界杯。”

教练组的其他教练员就戚务生的备战方案,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很有建设性的修改和补充意见,讨论得十分热烈,时而也有激烈的辩论。有人提出,如果于根伟、姚夏的发挥并未达到教练组的要求和目的,怎么办?如果英国训练计划落空怎么办?四个俱乐部主力队员都能上吗?十天的“恢复期”,时间够不够?四个队的录像带和目前的真正实力能否迅速得到和了解到,能否提供给我们最准确的信息?职业联赛怎么办﹖运动员如果在联赛中受伤怎么办?我们的“主场”选在哪里?如何充分利用主场的优势?客场比赛机票怎么办?是否还派专机?

戚务生的备战方案是可行的,但难度也相对很大。如果英国之行搁浅,备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。8月11日赴英,距出发之日只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,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联系吃、住、行、练的地方,还要寻找比赛的对手,同时要办理复杂的出国手续和购买三十张机票,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搁浅。于是,我向各责任部门提出了分工负责、急事先办、难事领导出面、不问过程只求结果的行政要求。

第十二天,各路人马传回捷报:机票全部到手,护照、外汇都提前办理完毕,英国足协全力支持,与四个俱乐部(后来又增加了一个俱乐部)全部联系好,甚至连裁判员的姓名都电传给了我。8月11日,国家队离开北京飞赴英国伦敦,开始了十八天的赛前准备。-王俊生